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5年08月02日

热血青春铸忠魂

——抗日烈士裴蕾的英勇斗争与牺牲

本文字数:926

本报记者彭炜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海门这片土地上,共有310名烈士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裴蕾就是其中一员。7月31日,海门区烈士陵园文史研究室主任张国华向记者介绍了裴蕾烈士壮烈的一生。

裴蕾,原名裴永兴,1921年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共党员。1941年1月,裴蕾与汪烈等人一起由上海到达海门江家镇,参加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民运工作队,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农抗会,实行减租减息。那时他常在海中区治康乡沈家宅落脚,这是当时乡农抗会驻地。后来他随该乡农抗会一起转移到同仁乡周成村蔡云青家,之后又去海中区西北部义兴乡活动,继续搞民运工作,同时兼带一支游击队,坚持对敌斗争。他每到一地,都能搞好群众关系,在群众中立足生根。

裴蕾中等身材,两眼炯炯有神,遇事机智勇敢,虽是知识青年出身,但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裴蕾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出没于河浜、田野和穷乡僻壤,夜以继日地从事革命工作。

1942年4月,党组织派裴蕾、金坚和袁中圣3人去启东陆兆林部队开展统战工作,分配在陆部薛奎大队,袁中圣任副大队长,裴蕾和金坚任文化教员。他们3人组成秘密党支部,裴蕾任支部书记,金坚为组织委员,袁中圣为宣传委员。他们在薛奎大队的工作很有成效。1943年夏反“清乡”斗争开始后,裴蕾奉调海中区聚南乡(现启东市王鲍镇)工作,领导群众开展反伪化、反伪捐及锄奸活动。一天,伪乡长派一名乡丁下乡收捐,敲诈勒索,群众向裴蕾汇报敌情,他立即决定逮捕这个伪乡丁,交给乡干部严肃处理。

1943年底,裴蕾调任海中区宣传干部,分插在万年乡工作。

1944年1月13日下午,天气阴沉,下着蒙蒙细雨。富余区队和海中区队正在通海庙附近集中待命,裴蕾和季廷奎两人奉令前往通海南200米处的瞎子小店侦察敌情。由于叛徒告密,两人被义兴镇出动到通海庙附近骚扰的日军发现,季廷奎当场中弹牺牲,裴蕾腿部受伤,鲜血直流。裴蕾忍着剧烈的伤痛向西撤走,跨过一条泥坝径,进入李家宅。宅上的人听到枪声早已跑光,裴蕾见屋角边有一堆贮存麦捆的笼子,迅即把自己的手枪塞了进去;他因伤口剧痛,流血甚多,就地蹲在笼子旁边。此时,敌人顺着地上的血迹追踪而来,搜出了手枪,认定裴蕾是“新四军干部”,用刺刀将他刺死。

裴蕾牺牲时,年仅23岁。为纪念烈士,当地政府将裴蕾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裴蕾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