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忆中的王灶河老街
张国新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成为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王灶河老街,这条历经千年风霜、充满历史底蕴的街道,便是我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王灶河老街东西延伸数百米,南北不过百米之宽,街道虽狭窄,却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而谈及这条老街,不得不提的就是我的姑父冯瑜,他曾是海门山歌剧团的团长,他的家就坐落在老街东头,那里是我与老街深厚情缘的起点。
记忆中的王灶河老街,是我童年时光中最温暖的港湾。每当夕阳西下,老街被晚霞染上金黄,姑父常常拉着我的手,穿梭在狭窄却充满韵味的巷弄间。王灶河的包子铺,是我们每次散步的必经之地。
那热气腾腾的包子,皮薄馅大,咬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腔中迸发,馅料的香气与面皮的柔软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那独特的味道,至今仍是我心中最甜蜜的回忆,每当想起,都仿佛能闻到那股诱人的香气。
除了美食的吸引外,姑父还时常领着山歌剧团的演员们来到老街,为这里的居民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记得有一次,他们在老街当时人气最旺的饭店内搭起了简易的舞台,上演了剧团的经典剧目《淘米记》。
这部剧目曾因在1957年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过,海门山歌剧团的全体演职人员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在老街引起了轰动。《淘米记》的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演绎让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老街上的居民们围坐一团,一边喝着茶,一边看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老街与山歌剧团之间那份难以言喻的深厚情感。
岁月如梭,老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份对老街的深情与怀念却从未改变。老街两旁的店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风貌,木质的门窗、青石板的路面、热闹的早市,都让人仿佛穿越到了过去。那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老街的兴衰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欢笑与泪水。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传递着历史的温情。
如今,姑父已90多岁高龄,当我拉着他的手走进老街时,他感慨万千地说:“老街焕发了新的生机,它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活力了。”的确,今天的王灶河老街已被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这不仅是对老街历史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心中那份乡愁的深情慰藉。
王灶河老街,你是我心中永恒的乡愁,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时光印记。在这里,我找到了童年的欢乐,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岁月的深情与厚重。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