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歌之韵:一曲穿越千年江南酒文化的长歌
□黄学新 何伟华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而米酒无疑是其中最古老的篇章之一。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就已掌握了用稻米发酵酿酒的技术。“九酝春酒”的酿造方法和“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诗句,更是将稻米与美酒的关系定格在华夏文明的记忆深处。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气候温润,水土丰美,自古就是优质稻米的主产区。明代《南通州志》中就有“州人善酿,米酒为佳”的记载。这里的酒文化不同于北方高粱酒的豪迈,也不同于西南山地酒的浓烈,而是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与细腻——如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在蒙蒙细雨中浅吟低唱。
米歌酒庄的诞生,正是对这一古老酿酒传统的现代诠释。董事长易昕的酿酒之路始于啤酒。20世纪90年代,他创立的大富豪啤酒曾风靡江淮,成为一代南通人的集体记忆。随着国际啤酒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过深思熟虑,易昕将大富豪啤酒交棒给国际巨头,自己则转身投向了一个看似“小众”的领域:米酒。“啤酒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米酒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易昕坦言,“当我看到日本清酒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时,我就在想,我们的黄酒、我们的米酒,历史比他们悠久得多,为什么不能重现辉煌?”
2015年2月,米歌酒庄有限公司在南通正式成立。酒庄选址启东华石北路,占地300亩,一期投资6亿元,设计年产精酿黄酒6万吨。这不是简单的产业转型,而是一次文化的回归与重构。
当我们几个茶友首次走进米歌酒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红色欧式建筑,点缀在精心修剪的草坪与花园之间,宛如一幅西洋油画。这种看似“混搭”的设计风格,恰恰体现了米歌的文化理念——以全球视野重构传统。
酒庄的建筑采用了西式的建筑外观,但内部空间布局完全遵循中国现代全自动酿酒技术规制。这就像米歌的产品——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为亲人酿美酒,为子孙创品牌”,这不仅是酒庄的立身之本,更蕴含着深深的人文情怀。漫步酒庄,常能听到另一句质朴却富有深意的话语:“好米酿酒,好酒当歌”。这八个字道出了米歌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以匠心工艺酿就醇香美酒,让每一粒饱含天地精华的米粒都能在时光的酝酿中,谱写出最动人的生命乐章。
在酿造工艺上,米歌团队远赴日本取经,发现日本清酒的酿制方法其实源自中国黄酒。但他们没有简单复制,而是创造性地将日本清酒的“精米步合”工艺与中国黄酒的发酵技术相结合。所谓“精米步合”,是指糙米被研磨后剩余部分的比例。米歌清酒目前选择的东北精制大米,精米步合达到38%,意味着每粒米要磨去62%的外层,仅保留最精华的米芯部分。这一过程需要精米步合机连续工作七八天,其精细程度堪比珠宝加工。
在米歌酒庄的品鉴室,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米酒的各种可能性:冰镇的清酒配刺身,温热的黄酒配大闸蟹,年份米酒配红烧肉……每一种搭配都是一场味觉的盛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米歌开发的低度起泡米酒,清爽宜人,特别适合年轻人聚会饮用。
米歌酒庄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文化传播平台。酒庄定期举办“米酒文化节”,邀请国内外游客参与酿酒体验;与高校合作开设“中国传统发酵食品”课程;2025年6月,酒庄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通赛区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本届“苏超”的赞助商,创作了球迷队歌助威赛事;米歌酒庄还计划建立米酒博物馆,系统展示中国米酒的千年历史。
米歌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卖酒,而是要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米酒的价值。米歌的愿景十分明确,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以米歌为代表的中国米酒完全有可能像法国葡萄酒、苏格兰威士忌一样,成为国家文化的一张名片。
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到今天的启东酒庄;从《诗经》里的“春酒”,到现代都市的夜光杯……这曲歌谣穿越时空,将继续传唱下去,见证着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信与创新。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