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督码”
——看涉企检查如何“减量提质不扰企”
本报通讯员吴琪
海门区司法局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行政执法监督效能提升,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与“行政执法监督码”双轮驱动模式,实现涉企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为护航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制度覆盖——
一张清单管全域
破解重复执法难题
海门区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14个执法领域,首批次认领“综合查一次”涉企事项清单300余项,明确“必查、免查、触发式监管”标准,通过“一次上门、全项覆盖”模式,将多部门分散检查转为跨领域协同执法。去年全年,同比减少重复检查频次14.6%,2025年力争减幅达20%以上。
据介绍,针对汽修行业,海门区司法局联合交通、生态、市容等部门开展“一站式”体检,同步核查经营资质、危废处置、洗车排污等事项,单次检查效率提升50%以上。此外,建立企业行政监管“白名单”和“安静日”制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实行正面清单管理,非重点领域实施“触发式”监管,确保“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科技赋能——
“监督码”一码通查
执法全程阳光透明
区司法局创新推广运用“执法有度·企码无忧”行政执法监督码这一载体,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时,通过扫描企业的执法监督码,现场录入检查信息,实现全流程码上留痕。企业扫码,即可查看执法主体资质、检查依据、流程及结果,并可在线反馈评价。该码目前已全域覆盖全部规上企业,执法过程透明度和企业满意度均达98%以上。
此外,区司法局同步推行“普法码”,企业扫码可获取定制化法律告知书,涵盖行业合规要点、风险提示等,助力企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合规”转变。例如,某餐饮企业通过扫码下载《食品安全合规指引》,提前规避了风险点6项。
监督闭环——
联动机制提质效
刀刃向内规范执法
依托“12345热线+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区司法局去年累计处理涉企执法投诉线索2000余条,督办问题案件4件,协调解决职责交叉事项145件。
同时,建立月度案卷抽审制度,编发《法治政府监督月报》,对执法裁量权行使、程序规范性等开展专项评查,全年纠正不当执法行为12起,推动行政机关自我纠错3件。
此外,深化推广“说理式执法”,对首次轻微违法实施教育整改,发放执法建议书56份。例如,某小微企业因用工不规范被查,执法人员通过“监督码”推送《劳动用工合规指南》,指导其完善合同模板,实现“执法一次、规范一域”。
自“综合查一次+监督码”模式运行以来,海门区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同比下降25%,行政执法投诉率降低18%,企业法治体检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这一打造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海门样本”的相关经验被《政务热线周刊》专题报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