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2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教育
2024年12月26日

深耕新教育实验 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海门实践

本文字数:3537

□朱建军

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引领下,海门深度卷入、积极推进新教育实验,通过成立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项目组,组建十大行动项目深耕领衔团队,全区域纵深推进新教育实验,经过多年的努力,新教育已经成为推动海门育人方式转变、办学品质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抓手。

通过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办学品质实现了蜕变。海门率先实现省四星级高中全覆盖,创成全国首批、苏中苏北唯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达95%以上,成功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名单;职业教育获评省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获得全省唯一中国质量奖,特殊教育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先后4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

通过新教育实验,教师的行走方式得到了改变。全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南通共4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6人、二级教授4人,省特级教师30人、正高级教师32人(约占南通的1/5),拥有教育部中小学领航工程名校长工作室1个(南通唯一、全省共4个)、省名师工作室5个、区级以上名师(名品项目)工作室43个,领军型教育人才数量实现全面领先。

通过新教育实验,学生的生存状态获得转变。通过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的局面。“一校一品”“一生一特”实现全覆盖,机器人、射箭、航模、珠心算等一大批名品项目在国家、世界舞台上摘金夺银,全区中小学生年均斩获全国性奖项达1200余项。同时,中高考成绩、清华北大上线人数、学生学业水平监测、课外阅读量等各项指标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先后承办“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全国新教育开放周活动20余次,为来自青海、重庆、宁夏、四川、新疆、江苏、山东、天津等地新教育考察团举办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培训活动千余场,接待来海培训达14万人次,海门教育影响力不断放大。

营造书香校园,让每一名师生擦亮精神的底色。海门的书香校园建设以阶梯阅读的构建为主,不断完善“晨诵午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计划,研发出版《小学生英语美文诵读》《初中英语美文赏读》《好书伴我成长——阅读手册》(小学)《名著导读》(初中)和《快乐读书吧:整本书共读》(指导用书)等书,形成了以“丰富阅读、丰富活动、丰富经历”为特征的课程群,全区75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图书馆节假日免费向学生开放,新教育阅读节成为各学校和全区的基本节日。如今,热爱阅读,以阅读撬动教育质量提升方式的变革,已成为海门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共同价值取向。近三年,先后有450多名学生在各类读书、演讲、写作比赛中获一等奖。

培养卓越口才,让每一个孩子皆能自信地表达。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获取,还应该通过卓越的表达,实现思维的训练、能力的迁移、素养的提升。多年来,海门始终把卓越口才、书香校园等新教育十大行动进行一体推进,实施了“1+N”深耕行动,研发了晨诵、听读绘说、儿童剧、故事会、学生讲坛等卓越口才课程,立足课堂主阵地,以学生讲坛、主持人社团、戏剧课程等一系列平台为依托,以阅读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节庆活动为助推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搭建了交流的载体,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书本剧表演等,让每一个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海门祝禧文化语文工作室精心研制的《好口才是练出来的——新教育培养卓越口才操作手册》,已于去年新教育年会前正式出版。近两年,先后有十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有4名学生分别代表江苏获全国冠军。

构筑理想课堂,让每一节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海门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热爱学习的天使”为价值取向,以“学程导航”课堂教学范式为引领,致力课堂教学变革,形成了以“情景导学、自主先学、合作助学、踊跃展学、以练促学、多元评学”为特征的“六学课堂”改革范式。建立分学期主题推进机制,坚持以“探索—实践—反思—提升”为路径,实现了从教学方式向学习方式、育人方式的迭代升级,让“六学课堂”成为海门课堂变革的行动范式。同时,每学期定期举行区、集团、校三级观课、研课、赛课活动,加强学程单、微专题设计,实现了全区、全集团层面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近三年,先后承办大市级各类课改现场推进会7次,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入选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12个,各项数据全市领跑、全省领先。

研发卓越课程,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适切的课程。坚持把课程作为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卓越课程行动计划》《教师课程研发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义务教育学校特色文化品质提升工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全景式”课程框架,优化学校课程图谱,开设课程超市,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统整在核心素养之下,实现课程链、学习链、素养链的“三链融合”。各中小学坚持以选课走班为基本模式,按年级、分层次、进阶式设置,形成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课程阶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家校合作共育,让每一位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之道。坚持把家校共育作为全环境育人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拓展家校共育主渠道,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全面构建起家校共育新格局。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并落实《海门区中小学家长学校规范化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海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考核细则》,推进各校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成立区级校家社合作共育指导中心,深入实施“阳光润心·成长赋能”六大行动(全员导师关爱行动、青少年润心护航行动、新父母成长赋能行动、班主任筑基强能行动、幸福教师心灵蓄能行动、校家社合作共育行动)。专门组建海门区家庭教育指导团,系列刊播“家校相约 每周一课”50期,组织开展区镇街道线下家庭教育指导讲座近百场,获评南通市优秀家庭教育学校7所。同时,依托海门新教育微信公众号,开设了网上新父母学堂,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进一步织密青少年关爱网络。

聆听窗外声音,让每一位师生对话美好世界。坚持打破学校与生活的壁垒,拆除教育与生活的藩篱,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赋能教育,实现“窗内”与“窗外”的融通和互动,共同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多年来,海门中小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路径,家校社协同推进聆听窗外声音行动,让师生与世界对话、与名人对话、与自然对话、与文化对话。近三年,邀请国家督学成尚荣、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苏州大学教授唐斌、王伟群、陈国安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海做主题讲座、学术报告237场,参与师生达23万人次。同时,立足张謇故里优势,成立张謇青少年研学院,精心打造“崇謇启行”大思政研学品牌,面向中小学生、高校和职业院校学生以及思政教师、青年人才、产业工人等不同对象,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筑梦未来”“职通未来”“创想未来”三维课程体系。全国首个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海挂牌;获评市中小学生优秀研学旅行实践基地8个,成功入选省中小学生“红色之旅”研学线路3条。海门张謇主题研学工作相关做法获《新华日报》头版推介。

推动专业发展,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成长的幸福。坚持把教师作为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第一资源,围绕新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法宝,以名师名品项目、种子教师培育站、榜样教师培塑营为平台,纵深推进《海门教师高质量发展彩虹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新时代海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雁阵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青年教师班主任基本功、教学基本功“两项基本功三年双达标”工程、年轻干部“薪火育苗”计划,先后开展新教育通识、专业阅读、专业成长、晨诵课程、理想课堂等项目培训,通过阐述一个教育主张、展示一间完美教室、执教一节研讨课程、交流一次专业发展,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发展。同时,持续完善教师礼遇、待遇、荣誉“三项机制”,出台《东洲教育英才激励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强师惠师政策,教职工专项绩效、课后服务费、上下班交通补贴、班主任津贴等都是足额发放,区镇教育基金会实现全覆盖,全区教师待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有效激活了全区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近三年,新增省名校长(名师)工作室3个,新评二级教授2人、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17人,入选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新时代学科领军人物、苏教名家、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省卓越教师、省教学名师等各类名优教师培养对象17人,各项数据均列南通第一。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只要我们真真切切把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落实到位,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成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