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综合
2024年11月22日

红河民兵应急分队——

红色宣讲“轻骑兵” 乡村振兴“多面手”

本文字数:1527

本报记者王钰燕 通讯员任海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乐镇热血青年陆飞鹫从华北大学图书馆辞职回到家乡,组建一支抗日游击队,在共产党领导下,利用官公河流域复杂的水域和地形条件开展武装斗争……”11月20日,在常乐镇党史教育馆,红河民兵应急分队队长黄苏东为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作为“红河民兵宣讲团”成员,这是他的工作日常之一。

常乐镇,是一片红色热土。位于镇域西南部的官公河,是抗日战争时期陆飞鹫、黄鹤汀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红河”。

“4年前,我们深入挖掘官公河红色精神内涵,成立红河民兵应急分队,旨在将优秀革命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常乐镇党委书记顾闯介绍,这支民兵队伍由镇村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等组成,人员由最初的13人增加到目前的520人。

2021年3月,常乐镇武装部在红河民兵应急分队中遴选政治素养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成员成立了“红河民兵宣讲团”。三年多来,“红河民兵宣讲团”围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以官公河红色故事为主题,进机关、进村居、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开展宣讲“五进”活动,讲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引导人们从中汲取信仰力量。截至目前,这支被干部群众亲切称为“红色宣讲轻骑兵”的宣讲队伍,已累计开展“五进”巡回宣讲700多场,受众达3.5万余人次。

为提高“红河民兵宣讲团”宣讲水平,常乐镇依托镇党史教育馆、烈士纪念馆、国防园等阵地,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开展现地研学,组织成员到中共一大会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学习取经,帮助他们夯实理论根基、增强宣讲感染力。去年,“红河民兵宣讲团”被上级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常乐镇注重发挥民兵政治素养高、身体素质强、人熟地熟等优势,赋予他们民生服务、关爱老兵、矛盾调解、应急救援等多项职能,把“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微网格”。

官公河村村民张琰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红河民兵应急分队首批队员。为帮助村民调解矛盾纠纷,他在网格上开设流动的“老兵张琰工作室”,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法律知识援助,协调解决乡村常见涉法问题,受到干部群众好评。去年,张琰获评海门区“十佳法律明白人”。“我是民兵,穿上这身迷彩作训服,就意味着要承担一种责任。每次为群众排忧解难,我特别有成就感。”张琰由衷地说。

“民兵进网入格后,给全镇网格化管理注入了新活力。”常乐镇人武部负责人说。平日里,红河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走街串巷、下田入户为群众的大小事奔波忙碌;遇有紧急情况,他们夜以继日战斗在一线,为保一方平安贡献力量。去年8月,常乐镇遭受暴雨侵袭,红河民兵应急分队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清理倒伏树木路障、抢排农田积水,全力以赴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今年夏天,海门区人武部承担辖区内2024级高中新生军训工作,13名红河民兵应急分队队员走进辖区高中,围绕队列动作、卫生救护知识等课目组织训练、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

民兵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常乐镇党委、镇人武部发挥民兵专业知识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红河民兵应急分队投身乡村振兴“第二战场”,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添新动能。官公河村党总支书记兼民兵连连长黄俊亮是一名退役军人,同时也是红河民兵应急分队中的一名老队员。近年来,他以军人的血性和硬气,带领官公河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兴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实现从“帮扶村”到“典型村”的嬗变。如今的官公河村,融合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打造的九龙岛文化湿地景区每年游客量达20余万人次,依托自媒体搭建的“海门兵支书”电商直播销售平台年销售额十分可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大幅增长。该村先后获评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江苏省美丽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