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摘得“皇冠”上的那颗“明珠”
本报记者肖敏冬 陈松
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大型邮轮和航空母舰、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被国外垄断技术多年。近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的极地探险邮轮自主设计与建造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多年前,对于极地探险邮轮总设计师董小伟来说,极地探险邮轮的建造、出口是空白。但他深知,在船舶工业面临挑战不断加大的形势下,谁掌握了主流核心技术,谁有产品优势,谁就赢得了市场,这更使他增加了一份紧迫感。5年来,董小伟带领400多人设计团队从0开始到交付6艘,用实际行动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豪华邮轮中国造成为现实
采访当天晚上8点,记者跟随董小伟登上了“极地探险6号”,他要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第二天的交船作最后一次检查。在董小伟眼里,这艘自己亲手设计的新船,就像是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不仅要把它装扮得漂漂亮亮,还要里里外外再看上几眼。“我们做的每艘船,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觉得非常欣慰。”
董小伟告诉记者,邮轮相当于把五星级酒店“搬”上船,而极地探险邮轮是专门为极地探险爱好者打造的邮轮,与普通邮轮相比,极地探险邮轮具备极地抗冰能力,兼具探险和旅游的功能;与探险船相比,极地探险邮轮的服务设备和设施更先进,既要实现娱乐、舒适性的功能,还要保证它在南极或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安全航行。由于邮轮重心位置较高,每增加一吨重量,对其安全性都产生极大考验。为满足船东的要求,他们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将40吨游泳池稳稳地安在了甲板上。
作为第一代极地探险邮轮的建造参与者,从商务洽谈到设计,再到采购以及最后生产环节,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董小伟和其团队一项项去克服、一项项去实现,突破的关键技术达百余项。首艘极地探险邮轮也因此成为全球同尺度邮轮中首次采用安全返港技术的新型极地探险邮轮,达到了最高船舶安全设计标准,在国内实现了邮轮设计建造的突破。“把原来的造民用船、运输船、海工装备的习惯,改成做邮轮的习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转变过程蛮难的,我们慢慢克服困难,慢慢成长。”董小伟说。
从零起步至今,董小伟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承接了第7艘极地探险邮轮的订单。相信通过不断积累,今后的极地探险邮轮会在绿色化、智能化、高效低成本方面取得更多新的突破。”
倾情付出结硕果
从小,董小伟就有一个海洋梦。“船,小时候见过很多,但都是在长江内河跑的船。当时我有一个想法,我是不是将来有可能去设计、建造一条大型远洋船舶?”怀揣着这个梦想,董小伟一路努力学习,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专业,2007年他加入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进入船舶行业之后,董小伟深感现实中的船舶行业对比于现在新兴的产业来说其实更加辛苦。在向目标一步步迈进的路上,董小伟的坚定成就了梦想。2014年,在牵头完成JB-118 1000吨海上风电安装船之后,董小伟从深圳转战海门基地,承接了国内首制CJ50型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项目设计任务,担任这个项目的设计经理。
“造船就像搭‘乐高’,你所看到的这条船,全都是按照精细的设计图,由一个个零件组合而成。”董小伟这样理解造船工作。每每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纸得到应用,融入钢的骨架,他就不自觉地挺直胸膛,自豪感油然而生。担任国内首制CJ50型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项目的设计经理后,董小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胆子反倒“小”了。“设计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不可估量,必须从源头减少问题的发生,而这取决于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上午和船东确认方案,下午去船上测绘确认,晚上回来完善修改方案。”董小伟告诉记者。
一天天,周而复始,这份爱成了羁绊,慢慢地也成了习惯。就这样,董小伟带领团队攻克了钻井平台重量控制、升降基础制作、桩腿的焊接工艺、滑移装置制作、桩腿制作精度控制、悬臂梁滑道制作、平台联合调试等技术难点,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系列研发成果在众多项目中应用,意义重大。以该型系列平台为依托,申请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国际合作研发及产业化”,该项目荣获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攻坚克难挑重担
为了使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科技成果早日转化为生产力,董小伟大半时间吃住在公司。成为副总工程师后,他更是数不清有多少天连续工作超过12个小时。
基于极地邮轮研制成功的经验,董小伟通过调研国内外邮轮市场和船型特点,首次系统化提出了邮轮谱系概念:按邮轮档次和航行区域,形成了以内河游轮、滨海游轮、海洋邮轮为主要分类的邮轮立体谱系图。自2019年开始,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包括双体高速船、观光船、极地探险邮轮、中型邮轮在内的12型邮轮的船型开发工作。多个船型获得国际主流船级社原则性认可证书。他还创新性地提出通过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的形式降低企业总装制造风险和控制成本,带领团队系统梳理并制定了52项通用设备和系统、32项专项产品攻关计划。由团队自主开发的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及集中监测报警系统、智能运维系统已在新一代高端长江邮轮上示范应用;联合中车集团开发的高效直流组网及蓄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在深圳大湾区一号游览船示范应用,为大湾区旅游市场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与中铝、格力电器、哈电等国内制造强企合作,完成国产化攻关目标。通过建设国内邮轮产业链,使目标产品具备了明显的价格竞争力。
疫情期间,邮轮产业遭受了冲击。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董小伟带领团队积极开展邮轮疫情防控研究,通过研究各船级社和相关卫生组织防疫指导文件,结合实船制定了包含隔离区域、空调净化和社交监控等在内的多重防疫设计方案。最终极地邮轮的系列船项目于2021年5月获得意大利船级社颁发的生物安全证书。这张证书是国内首个新造船舶防疫安全证书,标志着邮轮防疫安全技术攻坚取得显著成果。
工作16年,作为一名技术、技能复合型专家,董小伟为造船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和著作1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其间获得交通运输部2020年度“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2021年“科创江苏”企业创新达人、中国电源学会2021年“科技进步奖”,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21年南通市海门区首批“521”东洲青年领军人才等人才培养工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