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3年07月12日

“节”尽所能 向“绿”同行

   本文字数:1230

□本报评论员田力

7月12日,全国低碳日如约而至。两天前,以“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也已拉开帷幕,唤醒公共机构、人民群众的资源意识、节能意识,持续培育引领“人人、事事、时时”节能低碳的新风尚。

节能低碳,可以很“大”,“大”到关系人类命运;节能低碳,也可以很“小”,“小”到涉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绿色低碳发展,是不断向前的时代诉求,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政策号角的吹响,意味着“绿色”将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厚重、亮丽的底色。面对全新“考题”,我们必须逐“绿”奋进,多谋“加分项”,交出节能降碳高分答卷,为发展“充电续航”。

“节”尽所能,增加“绿色发展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持续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广使用新能源、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近年来,海门全力促进生态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美丽海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节约集约、节能减排之路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还需我们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齐心协力、“节”尽所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必将由量变走向质变,我们必将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迎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向“绿”同行,增加“全民参与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夏季空调温度调高一度、主动参与垃圾分类、随身携带环保购物袋、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节能降碳从来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节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从来不会降低生活质量,反而有助于提升文明素养,让生活更健康。

绿色节能,人人可为、处处可为,而每一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绵薄之力,汇集起来必将是“美丽海门”的靓丽风景和永续发展的灿烂未来。

“绿”建未来,增加“久久用力分”。《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中一项数据显示,高达95%的受访者认为应积极拥抱低碳生活,可见,“低碳”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集结号。然而,节能低碳不只是一句口号,不能仅靠一时的兴奋与热情延续,节约能源也不是权宜之计,不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需保持定力、持续用功;开展节能低碳工作,提倡节能低碳生活,也不应该只在某一周、某一天,不是等做宣传、有奖励了才行动起来。我们期待,绿色低碳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态度、责任担当;在不再占据媒体主要位置的平常日子里,节能行动同样被社会各界关注,能“坚持”“经常”,让低碳热潮澎湃不息。

逐“绿”前行,方能因“绿”而兴,“减量”生活,方能点亮生活。每一年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就好比是一次“播种”,相信,绿色低碳理念会“生根发芽”,节能环保行为会“落地开花”,也定会结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